新天才|汪可儿:奇幻星球

Vanity Teen:童年时,您时常往返两岸三地生活,对此经历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汪可儿:节奏感,各地生活有不同的节奏感,体现了三地人对于生活的态度。
台北最慢,香港最快,现在生活所在的上海算是处于前两者节奏的中间。台北的态度表明工作只是支持生活的手段,但绝不是答案。香港则截然相反,工作在生活中占有极大的比重,且可以说,部分代表了人生的答案。所以香港人很少会有迷茫和台式文艺腔下的忧郁,花更多的时间讨论房价和经济,深信只要一直在努力工作,生活在物质和精神上都会给予答案。对于实际的上海来说,工作和拼搏是必需的,但以此毁掉闲适生活的机会,也是不可容忍的。所以其生活也处于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但这种节奏在更多人涌入上海的状况下逐渐加速。

我离开香港来到上海生活已有三年时间,对于日常的生活边界有了更新的认知。香港和台北相对来说在文化认知和地理的疆界是统一的。这两个岛屿的边界即是其文化的疆域,但上海则第一次让我感受到,日常生活中遇见大量想法和价值观都截然不同的人。其次,多次日常自驾旅程中轻易的穿梭于江浙沪,甚至远至福建,身体直观感受到边界被轻松突破,地理和文化不再有清晰的界线。土地和文化的深度以及广度被直接感知,原本割裂、抽象的文化变得动态且相互缠绕。

这些在生活中不断冒出的变化影响,让我非常习惯于接收新鲜事物,热衷于冒险,勇于新的尝试。我的创作灵感常来于在中国、⽇本、澳洲和欧洲的数次长途旅⾏和公路旅⾏中的⾒闻及想像,在东京生活的家人们也常给我带来多于短暂旅行的社会文化认知。受到世界各地独有的风貌及⽂化,我的绘画中的「故事」中带有童话式的世界观,探讨⾃然与⼈造物的抽象联系,并尝试着模糊现实、回忆和想像⼒的边界,观看超越表⾯的事物本质。

Vanity Teen:您的画常运用“治愈系”色彩,可以分享下自身对色彩的理解吗?
汪可儿:色彩是一种出于观者个人感受但同时融入时代语境的混合产物。但对于升为创作者的我来说,色彩的组合和表达,只代表艺术家本身的感受,且是复合的,非简单一对一和语言上词汇的对译。如果我说“橙色代表愤怒,蓝色代表克制,桃红色代表冒险,粉色系则代表梦境” ,但这一套情感色系只属于我。
画中的色彩可以是“治愈,自由,浪漫”的注释,它们也可以是各种新的表达或体验,如果激起观者对于这些词汇的感受,那是因为观者自身的语境所导致的,色彩是一种非常个人但同时融入时代语境的表达,也是观者对于自身感知的探索。

Vanity Teen:“奇妙星球”这个系列是怎么诞生的?跟我们分享下它的故事吧。
汪可儿:我会说,小王子就是一切的开始。带着欣喜,悲伤,对玫瑰和夕阳的爱,在星球间游荡这种行为,就是画面中一切元素的由来。可能并没有表达地那么直观,但是请相信我,一切都是小王子。
在前年初至今,我原本的多地生活轨迹被COVID-19中断了,只能通过科技与远处的家人和朋友们联系,这种不实在且虚无的接触,像是人们处于不同的星球或岛屿上,因此去年中开始创作“奇妙星球WONDERLAND”系列,并有着不同的篇章,以童话、抽象、数码等方式表达。
在最开始的童话篇的“漂浮小岛THE ISLAND”我无意中传递出纯粹又呆萌的个人特质,反转的岛屿、倒立的盆景、透明的积木组成了梦幻又超现实的世界观,我的创作之旅由此开始。而抽象篇的“公路历险THE ADVENTURE”加入了流体丙烯作为不确定的因素,绘画的状态更为张狂自由,像是旅程中识随着⻛景的变化⽽漂移,期待遇到的各种未知而美丽的惊喜。同时,我作为在职已久的室内设计师,热衷于各种立体模型制作,因此3D数码篇的“新世界NEW WORLD”中,用平板建模复刻了“奇妙星球”系列之初的画作元素,最近的创作中加入了猫咪Twinkle,做成数位印刷版画,与上海的社区咖啡和公益机构合作,为救助流浪动物义卖。
在创作过程中,我很少起草稿或者预想画作最后的完成形态,而是先以当刻的感觉自然而然的在画布上涂抹,时间和感受会带领着我的手自由的表达,对与我,每幅画都是充满惊喜且不可复制的,因为我已无法捕获相同的内在状态进行同样的描绘。创作完成后,不得不以系统化的方式将画归类并形成系列及篇章,但这总是无法预判的。这也是对我来说创作过程最有趣的一部分,和旅行一样,充满未知的惊喜。

Vanity Teen:如何看待艺术与商业的结合?未来倾向于什么类型的合作?
汪可儿:艺术一直以来都是商业的,所有的“艺术品”几乎都是来自于’‘订单“,变化的是”客户“。以往的客户只有国王,贵族和教廷,随后时代的变化,现在几乎所有人都有资格”下单“,而且更趋年轻化。
场景也从宫殿的舞厅、教堂,渐渐扩展到吸烟室的壁炉上。然后出现在公共艺术馆,最后,商场,零售场所,咖啡馆甚至街头。时代的印记让人们看到了20世纪后急速实现的民主化和权力的下放,”艺术“和”知识“一样,随民主和当代化进程中被的稀释和模糊的阶级一起被带入到原本不曾出现的场景里,并传递到更远更广的场域。
我对于”艺术“和各种经济行为的结合没有任何设限。可以看到“艺术“走入大众视野并融入在21世纪的社会生活中,从中折射出社会和历史的进程。而艺术可以承担比以往更广泛的意识传递,出于个人对于帮助别人或者”别猫“的偏爱,近期将与上海的社区咖啡馆及动物关爱公益机构合作,义卖作品以帮助流浪毛孩们筹款,拍卖画作所收到的收入会全部捐出用作救助小动物们。在未来,我希望可以通过“艺术“,让大家感受到对于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并一起传递这种美好又浪漫的信念。

Vanity Teen:您养了猫?它(们)的性格如何?您画画时它(们)在干嘛?
汪可儿:猫咪是一种神奇的动物,有着各自不同性格,我家领养的田园猫Twinkle既倔强又温和,是个好奇宝宝,对于到访的朋友及猫咪十分友善,并总是能在人类做重要工作时准确的开始捣乱,尝试捕捉在挥动的画笔,而我要及时逮住并仔细的清洁沾上颜料的猫爪,这也能算是猫科“行为艺术“。我有非常多的猫奴朋友,与人类生活的动物们多多少少都带有它们室友的性格,它们是人类生活的陪伴、情感的投射、灵感的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