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年会不能停!》无疑给2024年的电影市场创造了“开门红”。

根据灯塔数据显示,截至1月25日,这部“直击打工人灵魂”的电影已进入10亿票房俱乐部。与此同时,影片的豆瓣评分竟实现逆跌,从开分的8.0一路上涨至8.2,是名副其实的票房与口碑双丰收。

《年会不能停!》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众和集团大裁员在即,标准件厂高级钳工胡建林 (大鹏 饰)误被调入总部HR部门,与知晓他身份却不敢点破的人事经理马杰(白客 饰)搭档工作。 

基于一系列阴差阳错的事件发生,胡建林不断升职加薪,并且意外解决了“掉马”危机。不过随着他发现有人在陷害标准配件厂,一切发生了转折。最终,经过克服内外部矛盾,胡建林和伙伴一起,在集团年会上揭露了高管徐总(李乃文 饰)的阴谋,保住了工厂,也走到了自己本该在的位置。

从成片呈现来看,尽管相关情节看似荒诞,但是亦充满着浓厚的现实意味。一方面,胡建林因与大厂环境格格不入而笑料百出,另一方面,他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当代职场乱象,以及乱象中的众生相。

996、内卷、溜须拍马、“被自愿”加班,有人努力工作不得肯定,有人仅靠站队过得逍遥,有人受委屈只能吞咽……这些在影片中均有呈现。所用方式或戏谑讽刺、或辛辣夸张,能够引人在嬉笑之间沉思和宣泄,尤其是高潮段落的年会RAP,道尽了打工人的苦楚、心酸与无奈。 

997、娱乐大众的同时又能彰显人文关怀与人性温暖。不得不说,《年会不能停!》的幕后主创功底深厚。影片的导演和编剧恰好为一人——董润年。 

很多观众对董润年并不陌生,在《年会不能停!》之前,他已是国内的顶尖编剧,曾执笔过都市剧《丑女无敌3》、电影《厨子戏子痞子》《心花路放》《老炮儿》《疯狂的外星人》等多部爆款作品。          

其中在2017年,凭借《老炮儿》,董润年将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收入怀中。          

再有,他还是一位新人导演。2019年,由董润年自编自导的电影《被光抓走的人》公映,这为其开辟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也令其实现了入行初心。董润年本硕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导演专业和电影学专业,于学研方向即能看出,做导演、用视听语言讲故事才是他的根本诉求。 

《年会不能停!》正是董润年第二部自编自导的电影。显然,对比《被光抓走的人》,《年会不能停!》无论在镜头调度、节奏把控还是BGM搭配等维度,均有更成熟和更加市场化的方式。这背后,自然是董润年的不断总结、升级突破与持续实践。

近日,董润年接受了《VanityTeen名利场青年》的采访,和我们聊了聊《年会不能停!》以及二度担任导演的心得体会。对谈中,可以清晰感知到,他有着极度敏锐的观察力、稳健持久的执行力、不断精研技法的创作态度,以及持续迸发的好奇心和创作欲。

跳出喜剧陷阱

据董润年透露,《年会不能停!》的创作想法诞生于2017年,早于《被光抓走的人》。只是由于故事主线没有想通,剧本长时间处于打磨的状态,直到22年底,才一切准备就绪,正式投入拍摄。     

究其原因,董润年掉入了一个陷阱,一个名为“喜剧”的陷阱。         

董润年很擅长从身边的人和事挖掘出故事灵感,比如《被光抓走的人》源于自己刷牙时和妻子闲聊。《年会不能停!》也一样,故事的种子出自和朋友的一次聚会。          

他记得在现场,就职于互联网的朋友讲了很多工作轶事,搭配着各种行业黑话,妙趣横生,让他萌生了创作职场喜剧的念头。加之彼时脱口秀类的喜剧形式兴起,吐槽风气遍布线上线下,此类故事正好能切中大家的情绪点。再考虑市场的题材稀缺性,前期工作很快提上日程。         

董润年开始携团队进行大量采访,为故事积累素材。过程里,他对职场生活的了解愈发增多,以最搞笑的“胡建林点名”戏为例,正是他采访HR得来的创意。     

然而没想到,手上的素材很扎实,可随之开展的编剧工作并不顺利,写了两稿都不满意。董润年和团队发现,目前的内容并不能反映出采访时候的感受,换句话说,偏离了创作初心。而症结正出在“喜剧”两个字上。

“现在回过头看,整部电影最大的创作难点恰恰是喜剧本身,这是一个陷阱。最开始我们定好做一个职场喜剧,那注意力就很容易放在喜剧类型上。满脑子就想着怎么好玩、怎么好笑,结果反而找不到故事的真正突破点。后来我们经过思考和讨论,觉得还是要回归创意本源,做一个核心为反映现实主义的作品,讽刺职场里的各种怪象。喜剧仅仅是讽刺手段,不能因为它,忽略真实的戏剧和人物逻辑。”     

现实为主,喜剧为辅。确立了类型框架主干,董润年的剧本进程有了质的进阶,并且持续影响了后续全部创作环节,包括后期剪辑。据其分享,影片的最早粗剪时长达180多分钟,现在的成片为117分钟,剪掉的60多分钟大多数都是喜剧桥段。比如一些庄正直(王迅饰)、马杰、胡建林的个人喜剧段落,这些片段固然精彩,可是保留会打乱故事的整体情绪连贯性和进展节奏。   

保持情绪连贯也是董润年的创作关键点,以此为本,《年会不能停!》还呈现了一些尤为 “反套路”的情节。

以胡建林、马杰、PENNY的天台矛盾为例,当马杰拿着重要的反派罪证材料站在天台边上,想往回走时,考虑到戏剧冲突和看点,很多人会猜测材料会不小心掉下去,但是马杰就愣是紧紧拿在手,小心翼翼地走完了顶楼平衡木一样的横梁,与胡建林和PENNY一起惩恶扬善。

“我们确实考虑过材料掉下去的设计,但是又觉得从戏剧看点来讲,一是这样很不难被大家想到,二是和整体情绪推进不一致,当时那个情绪已经往壮怀激烈的方向走了。”

描摹时代步伐

或许是身为双鱼座天生敏锐,抑或许是作为创作者观察入微,董润年对情绪的处理更体现在细枝末节。很多人会注意到,《年会不能停!》是一个少有的、有标点符号的片名。

这是董润年初期特意设计的,为的就是在点滴处影响观众情绪,“加一个叹号,希望能给人很强烈的坚定感、力量感和向上感,传递出一种干劲儿十足的氛围。”     

同样的,以年会为切入口,亦是董润年初期定下的线索,取材自他的真实回忆和感受。 

董润年对年会的概念始于年少时光,那是在90年代,父辈们的单位每年都会举办春节茶话会。所有工友欢聚一堂,大家其乐融融,就像一家人,每个人都很开心,洋溢着温馨与人情味。         

而在近些年接触年会,董润年看到,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年会变得更加隆重,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是在几万人的体育场召开,现场灯光摄像也非常专业,堪比电视台晚会标准。参加的人也是来自天南海北,很多人互相并不认识。

这种鲜明的硬件对比和不变的情感流动,驱动着董润年想用视听光影描摹时代步伐。          

“我觉得年会的变化,其实很好地照应了我们现实生活这20多年的经济发展。以前“工厂”代表着最先进的企业形态,现在则是集团性的互联网“大厂”,这让我感触很深,所以影片的开头设定为回顾众和集团20年来的发展,想用一次又一次的年会画面来快速呈现时代的变化。”  

也正因如此,经过几番思考,董润年将《年会不能停!》的主角身份定为高级钳工胡建林,以他和如今互联网打工人形成的身份错位,创造喜剧效果,映射时代特点。

当然,这中间还有其他灵感来源。一个是真实事件,董润年表示,通过采访和其他新闻得知,现实里的故事只比电影里的更夸张。   

2020年,一则社会新闻进入了董润年的视线:一个流浪汉偶然进入了一个高级写字楼,在那里生活了近一个月,白天把自己所在储藏间,晚上等员工离开,偷偷溜去茶水间蹭吃蹭喝。他都知道哪些部门的人下班晚,哪些部门的人经常不在,找到可以睡觉的地方。          

“原来这么严丝合缝的地方,也能让人找到缝隙。”董润年感慨到。这一灵感后来化成了庄正直混进集团的镜头。      

 另一个是刘宝瑞的相声《连升三级》,董润年是天津人,自小喜欢听相声,在他意识到故事作为“讽刺喜剧”还有缺陷时,他想到了这里。《连升三级》讲了文盲财主儿子因官场腐败,阴差阳错连胜三级的故事。对应《年会不能停!》的成片,胡建林也是升了三级。        

不断吸收新灵感、不断优化剧本,不到理想状态不罢休,《年会不能停!》的剧本前前后后写了五年,整体故事被推倒重来8次。期间,社会环境和职场生态在变化,故事的主角也从代表内部视角的马杰,变为混进集团的庄正直,最后才是胡建林。不过,变中之核为不变,那就是董润年的创作态度。 

二度自我博弈

“两部戏之后,在我看来,编剧转型导演的最大困难是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编剧在好几年的创作过程里,会一遍一遍用文字描述脑子里想象的世界,形成根深蒂固的影像画面。可是导演在实际拍摄之中,要综合调度场景、灯光和演员等环节,对剧本重新结构,想象出一个新的画面,进行二度创作。这要是用别人的剧本可能相对容易,自己写的就需要自我博弈。这是我目前最需要克服的,甚至还觉得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去突破。” 如果说《被光抓走的人》是董润年的试水之作,从中可见其初执导筒的青涩,那么《年会不能停!》明显可见他在方方面面的进阶,涉及最大化发挥演员潜力、给故事成片做减法等。以及在影视化的维度来说,他更知道怎样和自己“BATTLE”。       

具体说来,执导首部作品时,面对着黄渤、谭卓这种大咖演员,董润年还不太会给他们讲戏。到了《年会不能停!》,董润年要稍微得心应手一些,他向贾樟柯学了一招——不去告诉演员怎么演,而是告诉演员角色行为的前因后果,让演员清来龙去脉,就可以很好地表达。      

他也自己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比如根据演员情况控制拍摄顺序。“有的演员是开始状态好,拍前面3条就可以;有的是慢热,需要找感觉,到了4、5条状态比较好。之前我不太懂,会模块化的先拍全景或者近景,但是意识到这些之后,脑子里会先统筹拍法,比如针对开始状态好的演员先拍特写等”          

董润年还特别讲到,《年会不能停!》的喜剧人风格多元,如何统一表演风格是整个拍摄的重中之重。最终董润年选择了不去刻意追求喜剧化的表演,而是从现实逻辑出发。这也就意味着让演员们抛开各自既有的喜剧风格,按照正常生活去演。通过镜头语言,来捕捉演员细微的情绪反应,形成节奏和喜剧效果。

其实在剧本阶段,董润年把这些角色的经历交代得更加详细,比如马杰的每项工作内容、他为什么成为年会节目的审核人;比如,PENNY是怎样发现庄正直的,又发现他要找徐云峰的;再比如高层之间的关系和斗争历史。可这些都在成片的进程中逐渐去掉了。          

董润年坦言,作为编剧,他会在剧本阶段不断做加法,力求故事完整清晰。但是进入导演阶段,他就要做减法,把控节奏和留白,尤其是后期阶段。毕竟,呈现太过完整,不给观众想象空间,那片子看起来也没意思。

“我越来越明确导演是一项综合管理工作,包含整个生产统筹,不仅是艺术创作方面。我希望在后续的作品中,对这项工作更加有了解、有进步,有控制,可以持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这个人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世界永远好奇,就像个小学生一样,而电影是我与世界对话的重要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当被问到《年会不能停!》是否会拍续集,董润年表示,他不会为了拍续集而拍续集,他需要找到新的故事亮点,否则对不起观众的期待。 

采访的最后,鉴于我们的属性,董润年独家聊到了他对时尚的看法。他认为,时尚和电影一样,都是一个人与世界交流的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假使让他拍摄一部讲述时尚行业的电影,他一定希望把行业内区别于大家固有印象的地方挖出来,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时尚行业。我们盼望着这一天快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