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号 THE ONE | 任重,我是演员。
任重,我是演员。本期封面故事,我们约到了《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赵白石扮演者任重,在喜庆堂婚庆庄园的竹林下、草地边,昏黄落叶像是故事的渲染,与我们讲述他的演员生涯。
任重,从《北京青年》到《那年花开月正圆》,十年的的时间,让他从正当青年即将步入不惑之年,当问到他对演员的理解时。他说,时间的经历,让他从一个作品的表达者,走向了意义的传播者。从扮演青春恋情,到扮演内心变化,靠的不光是演员的基本功扎实,还有这十年如一日的经验积累。
任重,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老爷们,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北京人特有的痞,可以看到北京地道的腔调,还有他自己,他自己自带的气场。站在一起会不由自主的保持距离,又能感受到他的平易近人。
任重,一个话唠,遇到话题可以喋喋不休。一个沉默者,喜欢聆听喜欢思考。他说,一个人的角色突破,不在于你想去演什么。而在于剧本角色中,你需要演什么。《北京青年》他二十八岁,《那年花开》他三十八。每个年龄段有他需要去演的角色,这也许就是愿意用时间,去突破自己的演员,愿意奉献一辈子做一个传播者的演员。
Q&A
Q:最近在忙些什么呢?
A:忙着拍你们杂志,接下来就拍电视剧去了,挣钱去了,是我和anglebaby还有吴秀波老师出演的《欲望之城》。
Q:您演过很多角色,觉得哪个人物的性格和您本人比较相符合?
A:没有,因为剧本要求就是自己加想象中的人物,找我们去演的时候,就要有个二度创作在里面。没有哪个剧本是我自己写的,如果我自己写的,那跟我本人肯定是一样的,这剧本要求的,跟本人像的确实没有。
Q:平时自己是什么性格的人呢?
A:平时,忧郁寡言哈哈哈,其实我是比较贫的一个类型的,比较擅聊擅说,你要有段时间不让我说,我就可能比较难受。但说累了,又会安静好长时间。你要碰上我感兴趣的话题了,那基本上拦不住我了。
Q:在接触一个新作品的时候,您都会做哪些准备工作?
A:根据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准备方式吧,因戏而议。比如拿到《那年花开月正圆》的时候,背的都是文言文,看古书去,然后看近代史。拿到《青年医生》的时候,就要到医院去做体验,做实习。拍《青年医生》之前,在医院住了10个晚上呢,二十四小时的泡在急诊室里的,而且真的送走过生命,也迎来过生命。每个戏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所以准备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Q:《那年花开》播出之后,对您有没有什么影响?
A:影响嘛,就是头发没了,现在又长出来了。秃头的时候,基本没啥露出了就,人家一看秃子,好多品牌都躲的远远的了。秃子在现实生活中多可怕你知道吗?头上刮的几道疤,我要穿今天这么一身,吓都吓坏了。
Q:在《那年花开》终,在最后才表明真爱,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人物设定?
A:你这个问题问的太好了!我回头也得问问编剧去,前面我恨不得何润东的我演了,陈晓的我演了,最后我还演了赵白石多好啊。赵白石这个角色演到最后,他就是一个隐忍型男人,对于女人的保护,是那种不讲话的、很包容的。甚至我看网友评论这部戏的高度是,赵白石是一定要活到最后的一个人。因为陈晓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活在自己梦想里面的一个人,他最后死也是为了那个不切实际的梦想而死的,他一个人怎么能推翻一个王朝呢?而何润东是一个不善于保护自己的一个角色,所以他怎么都会在这个社会上被淘汰的。反而写到赵白石,他是戏里面唯一懂得保护自己的男人,除了保护自己之外,他还懂得保护别人。他会变通,也是最会控制情绪的一个人,而且他最宝贵的品德是他会去成全第三个人。所以有这么一个情绪的时候,他对这个女人的感情会隐忍到最终,如果最后还不表达,那不把观众憋死了嘛。
Q:您觉得演员这个词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A:这个问题特别好,也有点大,我其实也没有特别认真的想过这个问题。我以前我觉得我只是一个表达者,又是这个表达的创作者,又是最终的作品,又是这个东西的材料,三位一体,我也没觉得怎么着,只是一个兴趣的爱好。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我更觉得做演员这个事有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你是作品的传播者,看过你作品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对你产生一些情绪。有的人会厌恶,有的人会喜欢,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理解,甚至有人曲解你的意思。在这个环境下,我觉得演员更多的是要做一个正确的表达者,你的表达要影响更多的人,哪怕只影响一个人的善,都会比影响两个人的恶来的好。所以我觉得演员的意义就是首先做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然后影响更多的人做好事。
Q:有人说您是现代青年演员的代表,您怎么看?
A:我马上就不是啦,快步入中年了,哈哈。时光真的太快了,我十年前出道的时候,我觉得我就是个二十八岁的小伙子,演的都是谈恋爱的戏。到现在,他们都开始找我演爸爸了,我都觉得时光飞快,我出道的时候,身边还没有什么所谓的新人,现在回头一看,后面一个加强师都出来了。
Q:您觉得自己是偶像派还是实力派?
A:我是偶像实力派!哈哈哈哈。
Q:接下来在演艺道路上,希望能做什么突破吗?
A:说实话,我已经不太想突破了,因为突破不是自己说的算的,好剧本你怎么都会突破的。像《那年花开》也是因为年龄的原因,我长大了,也不能老演小孩那种的呀。在每个年龄段就应该演每个年龄段的戏,我在《北京青年》那个年龄段的时候接到了这么一个剧本。我现在这个年龄段的时候,我遇到了《那年花开》。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可能给予我的剧本,给予我的东西,导演让我表达的,可能跟现在也会不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界的认知慢慢的会变的,也会对自己是一个突破。
Q:接下来有什么新的作品带给大家?
A:接下来一部戏应该是《宣武门》,在里面演了一百五十年,从太爷爷到太孙子,我一个人演了两个角色,从1895年甲午战争开始,一直讲到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戏的名字叫《宣武门》,是以北京的这个地方,讲了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一群老北京缩影这么个人物,讲了民族的150年的变迁。